孩子不想上学?原来是癔症“作祟”
案例一:一个12岁的女孩,癔症。具体情况:
孩子两个月之前,转学到一所重点学校的实验班。在原来的班级,她是班干部,受到老师与同学的喜爱;而在现在这个班级,她连小组长都不是。孩子回来说,在学校不愉快,有同学欺负她,妈妈打电话问班主任,班主任说看不出来有同学欺负她。
孩子在原来的班级成绩好又是班干部,而进入到这个实验班,成绩排不到前面,又连小组长也不是,孩子不再被关注,内心有巨大的失落感。
孩子在原来班级当班干部时是管别人的,她已经管过5年了。孩子小,不能意识到自己角色身份变了,角色功能也要随之发生变化,还用以前的那一套“小干部”作风和同学们相处,自然会遭到同学的反感。
孩子不愿意去上学了,而且表现得很反常,情绪非常易激惹,哭闹摔东西,撒泼打滚。老师家访或同学来家,她更是人来疯,全然不像一个12岁的大孩子。父母很忧虑,经朋友介绍了得鱼心理李老师,被确定为癔症。
在心理咨询中,李老师详细询问了孩子的成长过程。妈妈说类似的表现以前也出现过几次,只不过都没有这一次严重,最早的一次是她3岁的时候。
当时一家三口在车上,爸爸开车,爸妈两个人吵架吵得很凶,吵到要离婚,3岁的女儿突然尖叫哭闹,两人作罢,就这样平息了冲突。此后,只要爸妈发生冲突闹离婚,女儿就会这样突发状况,爸妈的冲突也就不了了之。
妈妈说起,她和丈夫是高中同学相爱,虽然大学不在一个学校,她比丈夫学历高,家境也优于丈夫,但大学毕业以后坚贞的爱情仍然让他们走入了婚姻。近几年,丈夫辞职经商,赚得一桶金,她就开始蛛丝马迹地怀疑丈夫出轨,两人相爱相杀,孩子也跟着受累。
第一次爸妈激烈冲突闹离婚,3岁的女儿在潜意识中恐惧父母离婚,而3岁的孩子最需要的是安全感,当她突发状况的时候,父母的注意力都转移到她这儿,无形之中化解了父母之间的冲突。
孩子出状况,成为化解父母冲突的一种有效的方法,这种模式被孩子无意识地延续下来。孩子受益的是,她的病状能解决父母的冲突,满足她的安全感。
这种方式还会在其他方面呈现出来,成为解决她内心冲突的一种方式。这一次,是因为她在新的班级不再被关注不再被重视,这种失落感她没法消除,潜意识中寻求关注以达到内心的平衡。人来疯的表现就是寻求关注。
案例二:转换性(躯体障碍)
一个初中女生在他们学校是钢琴比赛拿第一的,最近转学过来一个男生,钢琴也很出色。在钢琴比赛之前,女生突然右手臂无力,完全不能弹琴,医学功能检查却是正常的。
女生的潜意识冲突是,男生的到来,让她不能再稳拿第一,怎么办呢?她的潜意识开始帮她的忙,给她找了一个合理的理由:是手臂无力不能参加比赛,而不是她不行。这是压力造成的心理冲突。
什么是癔症 癔症,标准的说法叫分离转换性障碍,是由精神因素,如生活事件、内心冲突、暗示或自我暗示,作用于易病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。癔病的主要表现有分离症状和转换症状两种。分离,是指对过去经历与当前环境和自我身份的认知完全或部分不相符合(如案例一)。转换,是指精神刺激引起的情绪反应,接着出现躯体症状,一旦躯体症状出现,情绪反应便褪色或消失,这时的躯体症状便叫做转换症状,转换症状的确诊必须排除器质性病变(如案例二)。 得鱼心理李老师特别提醒:青少年时期是高发阶段之一,女孩儿更多见。,进入青春期的孩子,人际关系是他们非常重视的方面,也是苦恼的主要来源之一。 家长首先不要溺爱孩子,对孩子的物质需求百依百顺。 其实,相对于吃好穿好,孩子更看重的是家长对自己的关心和沟通。除了分数,家长要主动了解孩子的交友情况、与师友的相处情况等。如果孩子找家长寻求帮助却一再受挫,他们会向父母关闭“心门”,可能引发其他问题。 癔症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癔症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,较有影响的观点大致可归纳为两种。第一种观点认为癔症是一种原始的应激现象。所谓原始反应即人类在危机状态下所表现出的各种本能反应。包括:①兴奋性反应如狂奔、乱叫、情感暴发等精神运动性兴奋状态;②抑制性反应如昏睡、木僵、瘫痪、聋、哑、盲等;③退化反应如幼稚行为、童样痴呆等。 第二种观点认为癔症是一种有目的的反应。临床实践发现癔症常常发端于困境之中或危难之时,而且癔症的发作往往能导致脱离这种环境或免除某些义务。 癔症如何治疗 分析性心理疗法 着重探寻患者的无意识动机,引导孩子认识无意识动机对健康的影响,并加以消除。主要运用于癔症性遗忘,多重人格和各种躯体障碍。 暗示疗法 暗示疗法是消除癔症性躯体障碍的有效措施,特别适用于急性起病的患者。可分为觉醒时暗示和催眠暗示两种。 家庭疗法 当患者家庭关系因疾病受到影响,或治疗需要家庭成员配合时,宜采用这一治疗方法,以改善患者的治疗环境,取得家庭的支持。 解释性心理疗法 引导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致病的精神因素,认识疾病的性质,帮助患者分析个性存在的缺陷,以及克服个性缺陷的途径和方法。 系统脱敏疗法 先让患者倾诉与发病最密切的精神因素、内心冲突,并录音、录像以备用。然后训练患者学会全身松弛,有条件的可借助肌电反馈训练,患者学会全身松弛后开始脱敏。直到完全沉浸在精神刺激的录音、录像或想象之中,均无明显的情绪反应为止。最后再迁移到现实生活之中,使患者能逐步适应充满精神刺激的现实生活,正常地工作、学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