案例展示

揭秘高效育儿秘诀:和孩子一起做事,教育省心又省力

在朋友庆生的温馨氛围中,几位日常亲密无间的宝妈们相聚一堂,兴奋地规划着周末共赴乡野,享受一次久违的爬山之旅。

话题正热之际,一位妈妈却表达了自己的顾虑:

“哎,我这心里头真是有点放不下,眼瞅着就要期末的考试了,孩子们得在家扎扎实实地复习功课才行。”

“我家孩子的学习桌上,还特意贴了个小纸条,上面明晃晃写着她的期末目标分数”

“我问她这么做的原因,她认真地告诉我,那是为了提醒自己不能放松,要全力以赴。”

见状,朋友灵机一动,提议道:

“其实,我们也可以换个思路嘛,带上作业本,一边享受大自然的怀抱,一边见缝插针地复习,说不定效果更佳呢。”

但那位妈妈继续说道:“我了解我家孩子的性格,她自己也说过,跟小伙伴们玩起来,那心思就完全不在书本上了。玩也玩不痛快,学也学不踏实。”

微信截图_20240710170923.png

话锋一转,我脑海中浮现了另一位朋友的经历

她的女儿曾对作业避之不及,一提及便哈欠连连,

辅导时光更是家中气氛的紧张源头,

争执、不满乃至不耐的言语频繁交织,让这位朋友夜不能寐,忧心忡忡。

转机出现在一次偶然的家长会交流中,

一位智慧的母亲分享了一个妙招:

“尝试为孩子设定一些触手可及的小目标,当孩子们亲自品尝到成功的甜头,那份内在的驱动力和竞争意识便会悄然觉醒,促使他们自发地追求卓越。”

奇迹般地,这位朋友采纳了建议,女儿学习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
如今,她无需催促,放学后便自觉地翻开书本,开始主动写作业

这一切,深刻地揭示了孩子身上那份不可小觑的可塑性。

尤其是年幼的心灵,如同初升的太阳,周围环境的每一丝变化都能在其上投射出不同的色彩。

我们为他们搭建的舞台,将直接影响他们成长的轨迹与姿态。

在此基础上,我愈发坚信一种既温馨又高效的教育理念——“与孩子并肩同行”。

比如,以下几种情况时陪着孩子做一样的事情,孩子身上就会出现看得见的变化

01

亲子时光中的“时间管理”艺术

在教育孩子的征途上,

陪伴往往比单纯的监督或无尽的叮咛来得更为有效。

这种陪伴,更像是并肩作战的伙伴,而非高高在上的指挥官。

上周,我有幸造访了好友的家,一场关于时间管理的微妙较量悄然上演。

久别重逢的我们,话题如潮水般涌来,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空间。

而她的儿子,小杰,则在一旁沉浸在手机的世界里,

享受着属于他的小小乐趣。

等到好友察觉到这一点,好友便赶紧夺走了孩子的手机,

并警告说:“一天到晚就知道玩手机,你除了玩手机还会干什么?

作业写完了没有?眼睛还要不要?”

几连串的反问让小杰有些不服气,

他当时就反问说:“就知道说我,你平时还不是抱着手机不放”

好友回答说:“我是大人,我知道什么该做、什么不该做,你是学生,现在的任务就是把学习搞好”

微信截图_20240710170254.png

小杰在受到责备后,情绪明显低落,变得沉默寡言

对我们的交流似乎筑起了一道无形的墙。

我尝试以朋友的身份接近他,终于,在一次轻松的对话中,

他敞开了心扉:“其实,我不是故意逃避作业的,只是有时候玩着玩着就忘了时间。”

这番话让我深感共鸣,毕竟,即便是我们成年人,在面对诱惑时,

也常常难以坚守最初的承诺,

比如那个“再看五分钟”的循环,往往演变成无数个“五分钟”的延长。

因此,面对孩子的贪玩与偶尔的懈怠,我们无需过分苛责,

更应避免无休止的唠叨,因为这可能会适得其反,加剧孩子的逆反心理。

相反,我们应当与孩子携手,共同制定合理的时间规划。

想象这样的场景:

放学归来,家中弥漫着温馨的气息。

妈妈设定了晚餐的准备时间,而孩子则有了自己的作业完成时间表。

随后,一场充满乐趣的“时间挑战赛”拉开帷幕,

母子俩各自努力,争取在既定时间内高效完成任务。

在这个过程中,妈妈巧妙地运用策略,适时地“放慢脚步”,

让孩子体验到胜利的喜悦,从而激发他主动学习的动力。

02

孩子拖延时,从小目标开始

拖延,这一看似简单的行为背后,往往隐藏着复杂的心理动因:

对困难的畏惧、情绪的抵触,都是导致孩子行动迟缓的隐形推手。

然而,认识到这一点并采取积极的措施,

就可以有效帮助孩子克服这一陋习。

周末的一次偶遇,让我对拖延现象有了更深的体会。

朋友在周末送她女儿去补习班的途中,遇到了一个典型的“拖延小战士”。

那位母亲无奈地说:"在家里你盯着几个小时都写不完作业,到补习班也就是半个小时就完成了。"

面对母亲的困惑与无奈,孩子的话语中透露出了一丝委屈与反抗:“在补习班,老师给了我们自由,写完作业再检查,不会一直盯着我每一个字是否规范,也不会用那些让我难过的话来批评我。”

朋友转述此事时,我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念头便是:

多少宝贵的时间,就这样在无形的情绪对抗中悄然流逝。


微信截图_20240710170305.png

深思之后,确实如此

尤其是在陪伴孩子学习的场景中,

我们往往不自觉地以过高的标准来衡量孩子的表现,

一旦未达到预期,便可能陷入批评与比较的漩涡中。

这种情形下,孩子的抵触与反抗,实则是对这种压力环境的自然反应。

辅导作业的核心,绝非仅仅是施加压力或催促,

而应转变为一种适时的、有针对性的引导与辅助。

当孩子遇到难题或瓶颈时,我们应成为他们坚实的后盾,

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帮助。

面对孩子的拖延或懈怠,我们更应反思并调整策略,

为孩子量身定制一条适合其成长轨迹的道路。

其中,“小目标”策略便是一剂良方。它聚焦于孩子能够“触手可及”的进步,

通过设定具体、可实现的短期目标,来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与自信心。

比如,若孩子以往成绩稳定在80分左右,我们可以鼓励他设定逐步提升的小目标,从争取多拿1分开始,逐步向3分、5分迈进,让每一次的进步都成为可见的成就。

同样地,对于写作业拖沓的孩子,我们可以引导他设定先完成一科作业的小目标,完成后再逐步攻克下一科,这样的分步骤进行,既减轻了孩子的心理负担,也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到了完成任务的成就感。

通过这样的方式,小目标的明确性与可操作性

成为了推动孩子前进的强大动力,让他们在既定的时间与范围内,

不断累积成就与自信,最终实现更为长远的进步与成长。

03

面对孩子的厌学情绪,我们需共同探索学习的真谛与价值

我常常陷入沉思,关于“优秀”的定义,究竟何为标准?

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里,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,

他们以自己的方式成长、发光。

在我看来,只要孩子倾注了心血,付出了努力,

展现出认真的态度,那么,他们就已经是“优秀”的化身。

一次家庭聚会,遇到了十几年没见面的一个远嫁亲戚。

她这次回家是探亲的,餐桌上,我们热情地邀请她多留几日。

然而,她的脸上却难掩忧虑之色解释到:

“当下的教育环境,竞争太激烈,曾经三百多分就能上高中,现在没六百分以上就没高中上。我的女儿,每天都学很晚,甚至熬到凌晨一点多。有好几次还对我说,她太累了,不想再学习了,那怎么行呀”

微信截图_20240710170317.png

在倾听那位亲戚的忧虑后,我的思绪不禁飘向了自家女儿身上

那段她略显厌学的日子历历在目。

每天回家,书包仿佛成了她逃避责任的避风港,随意一掷,便埋头于书堆中,美其名曰“整理书包”

你再问还得多久,得到的往往是她不耐烦的回应,

那句“烦不烦,我就是不想写作业”如同利刺,刺痛了我的心,也让我意识到,单纯的催促与询问,或许只会加剧她的逆反心理。

于是,我尝试转变策略,用另一种方式激发她的动力。

我轻轻问她:“想不想在学习上超过你的同桌呢?”

女儿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惊讶,随后是肯定的点头。

我趁机鼓励道:“只要你有这个决心,妈妈就有信心帮助你实现这个目标。”

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她的学习世界,我采取了更为直接的行动:

陪她一同学习

我打印了她的作业,坐在她身旁,以一个“学生”的身份陪伴她。

虽然小学题目对我来说并不复杂,

但这份陪伴却让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支持与陪伴。

奇迹般地,女儿的态度发生了转变。

她看到我也在努力学习,那份懒惰与厌学似乎被一股无形的力量驱散。

她自豪地说:“妈妈都这么大了还在学习,我怎么能落后呢?”

这一幕,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家长以身作则的力量。

面对孩子的抵触与逃避,我们不应只是口头上的说教,

更应通过实际行动来影响和引导他们。

当我们与孩子并肩作战,共同面对挑战时,

他们自然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习惯,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。

新图片1.jpg

如果你孩子进入青春期,出现厌学、叛逆、沉迷手机、不想去学校、甚至抑郁休学等问题;想要深入解析孩子的问题,可以找老师详细的聊一聊,你的困惑将会在第一时间得到回应。

咨询电话:400-962-22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