案例展示

十四年养育路,却把女儿养成了抑郁:家中最伤人的,不是贫困,而是无尽的内部消耗

我从未料到,“抑郁”这个词会悄然降临在我女儿的世界。

01

她今年十四,在读初二。从去年下半年起,我慢慢感觉到她变了。

她似乎被一层看不见的阴云笼罩,情绪像过山车一样起伏不定。一句普通的提醒,就像触动了什么开关,让她突然爆发,控制不住的大喊大叫,肆意宣泄着自己的情绪。

她常常抱怨学校的日子不好过,说课程安排得太满,作业多得像山一样,根本就写不完。自己困死了,连睡觉都成了奢侈。

图片

起初,我以为女儿只是对学习产生了厌倦,是动力不足的表现。每当她抱怨时,我总是毫不客气地反驳:

“哪有不努力就能得到的呢?你们现在虽然学习辛苦,但其他事情都不用你们操心,已经很幸福了。”

“你看看周围的同学,哪个不是这样过来的?大家都面临同样的挑战,怎么就你这么多抱怨呢?”

这样一来二去,我们之间总是因为一点小事就争执不休,家里常常弥漫着紧张的气氛。

我以为这只是青春期特有的叛逆,虽然心里觉得头疼又生气,但也没太往心里去。直到某一天,老师意外地在她的笔记本上发现了关于厌世的情绪表达。

图片

学校老师凭借经验,对女儿的情绪变化格外敏感,迅速察觉到了不对劲,并第一时间通知了我。当天,我就带着女儿去了医院,经过一系列检查,医生给出了诊断——中度抑郁伴随焦虑,建议立即开始药物治疗。

那一刻,我内心充满了慌乱与不安,开始尝试着调整对女儿的态度。我尽量不去干涉她的决定,她说的话我都尽量去理解和接受,她想做的事情我也尽量支持。我不再强迫她做任何她不愿意做的事情,只希望她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和支持。

然而,尽管我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女儿的情绪,她的状况却并没有如我所愿逐渐好转。相反,她的脾气变得更加难以捉摸,经常对我发火、大吼大叫,情绪崩溃时甚至会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肯出来。她的学业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,请假次数越来越多,落下的课程也越积越多。

我几乎要被这种无力感吞噬,不明白为什么事情会发展到这一步。明明已经带着女儿看了医生,按时服药,家里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照顾着她的情绪,生怕哪句话说错了,哪件事做错了会让她更加不开心。可是,她似乎还是不满足,这种状况让我心急如焚,却又束手无策。

无奈之下,我只好再次向医生求助,希望他们能给我指条明路,让女儿能够快点好起来。然而,医生接下来的话却像是一记重锤,让我有些措手不及。

医生语重心长地告诉我:

“治疗孩子的抑郁,药物只是辅助,真正需要的是我们家长去调整与孩子的相处方式,改善她所处的成长环境。当孩子停下脚步时,我们应该先审视自己的沟通方法和教育方式,用自己的积极变化去引领孩子。我建议你和家人一起参加些家长教育课程,多学习学习。”

听了医生的话,我开始踏上学习青春期孩子教育知识的旅程,阅读书籍、购买心理指导课程,努力成为一个更懂孩子的家长。

我曾困惑不解:“我明明已经很迁就她了,学习上也不再施加压力,为什么她还是觉得我不理解她,总是对我充满抵触?”

通过不断的学习请教,我渐渐明白:

当孩子遇到心理困扰时,家长的内心往往也会充满内疚、自责和担忧,这种情绪很容易让我们在态度上发生巨大转变,从曾经的严格管教变得一味顺从,只希望能让孩子快乐起来,尽快恢复。

但现实却常常不尽如人意,我们越是小心翼翼,孩子反而越容易情绪化。问题就像陷入了死循环,甚至变得更加棘手。

导致这种情况出现,主要归结于两个关键点:

首先,家庭中的“角色平衡”被打破了。原本,在教育孩子和亲子互动中,父母通常扮演着引导、规范的角色,带有一定的权威性。但孩子抑郁之后,我们的态度发生了大转变,变得格外迁就,对孩子的学习也放松了要求,生怕说错一句话、做错一件事就会让她不开心。这样一来,孩子似乎成了家中的“决策者”,能够左右家庭的气氛。

然而,这种角色反转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,反而让父母和孩子之间形成了一种新的对立。

图片

有时候,父母那份突然变得宽松与包容,对孩子来说,却像是一阵不解的风。

孩子心里头,即便是外表再坚强,也藏着深深的忐忑和复杂的情绪——既有不解,也有受伤的感觉。

他们可能会误以为,父母这样的变化,是因为对自己彻底失去了信心,觉得自己没救了。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,心里其实对学校的日子充满了向往,也暗自对自己有着小小的期待和目标。

但抑郁就像一片阴云,让想要努力学习的念头变得遥不可及。特别是当药物治疗介入后,注意力更是像散了线的珠子,难以集中。

就在这时,孩子惊讶地发现,以往总是站在自己身后,时刻关注着自己的父母,现在似乎放慢了脚步,不再那么紧盯着自己了。他们甚至开始鼓励孩子,把健康看得比学习还重,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,让孩子心里涌起了一种被忽视、被遗忘的感觉,仿佛掉进了更深的孤独和无助之中。

图片

原来,女儿那些看似难以理解的举动背后,藏着那么多不为人知的内心挣扎与痛苦。

我曾误以为所有问题都出在她身上,期盼着能有神奇的解药,让她瞬间改变,成为我心目中的样子。但现在,我意识到,这样的想法或许才是问题的根源。

那么,作为父母,我该如何转变,才能不再是女儿前行路上的阻碍,而是成为她走出阴霾的坚实后盾呢?

爱,是天下父母共同的语言,但有时,我们可能只是用错了方式去表达。对于正经历抑郁困扰的孩子,下面这两点,或许能成为我们陪伴她们的有效方法:

1.当孩子陷入抑郁和焦虑的漩涡中,
不要做孩子情绪的追随者。

作为父母,虽然心里满是心疼,但切记不能让自己也深陷其中,成为孩子情绪的“影子”。

我们要明白,过度的感同身受可能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痛苦被无限放大,反而难以在家中找到一丝解脱的光亮。所以,首先要做的是照顾好自己,调整好自己的心态,就像给自己充电一样,让自己有足够的能量去面对这一切。

寻求专业的帮助和支持是非常重要的,这不仅是为了我们自己,也是为了能更好地理解和帮助孩子。当我们内心充满力量和智慧时,再去温柔地陪伴孩子,给予他们无条件的爱与支持,这样的顺序才能让我们更有效地成为孩子的避风港。

2.调整亲子互动方式

以前,我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偏于严厉,这或许无形中给她筑起了一道墙,最终让她陷入了抑郁的困境。

我总是习惯性地提起自己过去的艰辛,想以此激励她珍惜眼前,努力向前。但我没意识到,这样的“经验分享”,其实更像是给孩子套上了一层沉重的枷锁,让她感受到的是外界强加的压力,而非内心自发的动力。

我原本是想为她铺设一条更平坦的路,却没想到,这条路反而让她越走越沉重。她开始觉得,如果成绩不好,就是辜负了我的期望,是对不起我的表现。这种心理负担,像一块巨石压在她的心头。

当她陷入抑郁后,我试图通过改变和顺从来拉近与她的距离,但没想到,这样的举动在她看来却成了一种情感上的束缚。她可能觉得,我的每一次改变都是在向她施压,让她觉得必须尽快好起来,以满足我的期待。这种感觉,就像是在说:“我已经做了这么多,你怎么还能不开心呢?”

于是,原本应该紧密相连的母女关系,却因为这种误解而陷入了对立的漩涡。现在,我更加明白,真正的爱和支持,应该是理解、接纳和陪伴,而不是无休止的期望和压力。我需要调整我们的亲子互动方式,从传递负能量的自怨自艾中走出来,一起探索未来的方向,用正能量点亮彼此的生活。


最后

如果你的孩子,也遭遇厌学、抑郁等青春期心理困扰,千万不要因为内疚或者慌乱,选择讨好、顺从孩子,这样不仅无济于事,还会加重孩子的内心创伤。

你真正需要做的,是寻求专业帮助,先关爱好自己,帮助自己成长起来,再来真正帮助到孩子。

得鱼心理

如果你孩子进入青春期,出现厌学、叛逆、沉迷手机、不想去学校、甚至抑郁休学等问题;

想要深入解析孩子的问题,可以找老师详细的聊一聊,你的困惑将会在第一时间得到回应。

咨询电话:400-962-22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