案例展示

识别童年创伤的微妙迹象:你或许也经历过

小时候发生的一切,是不是至今还在困扰着你?

一个执证心理老师分享了三个可能有童年创伤的迹象,不过类似的状况可能每个人都不太一样:

第一个,总是设想最糟糕的情况,这叫把事件「灾难化」,这样做的原因是你确实经历过一些灾难性事件,而你的脑子因此一直很紧绷;

图片

第二个,总是猜想别人脑海里在想什么,因为你小时候的环境对你有影响,你会更容易预知创伤并阻止它的发生。

第三个,过度在乎负面的情况,忽视积极的情况,这可能是因为你的大脑还没有发育成熟的时候,身边的成年人为你创造的思维环境。

我们明明已经长大了,离开了从前的环境,为什么还是被童年困扰?

为什么有些人总是对童年不能释怀

放下童年的包袱,确实是一条不易走的路。许多看似成熟的大人,内心深处或许还藏着那个受过伤的孩童,那是时间难以轻易抚平的痕迹。

童年的时光,不仅仅是些零散的回忆,它像一股细流,悄悄地在我们的心田留下深浅不一的印记。那些不愉快的经历,更是以一种不易察觉的方式,塑造着我们的内心世界。

想象一下,小时候的伤痛,就像是给大脑里的某个小角落种下了一颗不安的种子。这颗种子,在遇到类似情境时,就会悄悄发芽,让我们的心情变得紧张、担忧,好像整个世界都充满了未知的危险。这就是为什么,即便离开了那个让人伤心的地方,那份不安和恐惧还是如影随形,难以完全摆脱。

特别是那些童年里遭遇过伤害的人,他们的大脑里可能就多了一个“敏感”的开关。这个开关,让一些原本普通、友好的事物,也被误读为潜在的威胁,让人始终处于一种防备的状态中。这种感受,或许正是他们内心深处那份难以名状的恐惧和不安的源头。

图片

对于那些在童年遭遇不幸的人来说,他们的大脑中有个叫做海马体的地方可能会受到影响,变得比一般人小一些。这就像是记忆的仓库变小了,让他们难以清晰地回忆起过去的事情,特别是那些让他们感到痛苦的经历。这样一来,他们可能就不太能准确地分辨出真正的威胁在哪里,反而对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过于敏感。

这种变化,会在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显现出来。比如,他们可能不太记得转学后具体是哪些事情让他们感到被欺负,但每当提起新环境,心里就会涌起一股莫名的恐惧感,好像所有新地方都充满了危险。又比如,他们可能想不起被老师或父母批评的具体原因,但一见到权威人物,心里就会不由自主地感到害怕和紧张。

这些经历,就像是一层厚厚的阴影,笼罩在他们的心头。每当遇到新的挑战或机遇时,他们总是习惯性地退缩,生怕再次受到伤害。即使现实情况并没有那么糟糕,他们的脑海中还是会不断重播那些曾经的恐惧和孤独画面,让自己难以摆脱过去的阴影。

童年的影响不止局限在大脑,而是会潜移默化地干扰整个人。

研究揭示了一个事实:小时候经历的虐待、忽视等不幸,就像悄悄潜入身体的隐形杀手,削弱了我们的免疫力,让我们长大后更容易受到心脏病、癌症、肺部问题和慢性疼痛的困扰。这些影响,还不止于此,它们会一路跟随,直到我们步入晚年。

想象一下,如果小时候的家像是冰冷的城堡,父母的话语里少了温暖,多了严厉,那么这份感受可能会像影子一样,伴随着我们直到老年。到了那时,我们可能会发现,自己总觉得身体不如以前,记性也不太好了,这些或许都与那段不那么美好的童年时光有关。

童年的不幸,就像是一副无形的模具,把我们塑造成了一个总觉得自己不够好、不够有价值的模样。即使后来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,听到了各种各样的声音,告诉我们其实自己很优秀,但心底的那个声音还是时不时地响起:“我做错了什么,才会被这样对待?”这种感觉,就像是一幅画的底色,无论后续如何添彩,都难以完全抹去那份淡淡的忧伤和自卑。

儿童保护曾有一个标语是:「你打骂他们的时候,他们不会停止爱你,只会停止爱自己」。

对于很多人而言,童年的不幸「从未远去」,还削弱了自己走出阴影、创造新的生活的能力。

一直被困在童年中,「释怀」又从何谈起呢?

和童年那个小孩挥手告别

当然,我们不必永远被过去的阴影所束缚。

事实上,生活总是充满希望的。你知道吗?在那些经历过童年艰难的人中,有三分之一的人成功打破了枷锁,他们变得有责任心、有能力,满怀爱心,还拥有了幸福的家庭。这证明了,无论过去如何,我们都有能力书写属于自己的新篇章。

如果你心里有个声音在呐喊,不愿再让过去的痛苦主宰未来,不愿让童年的不幸成为永恒的枷锁,那么,请相信,你有力量去改变这一切。每一次努力,都是向着光明迈出的坚实步伐。让我们勇敢地面对过去,把自己从那些不好的回忆中解救出来。

1.  与别人分享你的「秘密」

 有研究发现,童年时经历不幸却能在长大后保有良好心态的重要原因之一,是能主动把曾经的伤痛分享给别人。

 

很多人将曾经的伤痛深埋心底,但这就意味着你始终一个人与曾经伤害过你的人和事对抗。

 

试着和值得信任的人分享曾经的经历,也可以试着参加一些互助小组、团体治疗等,通过和与你有类似经历的人交往,你能明白自己并不孤独。

图片

2.  停止指望过去的人向你道歉

 

很多经历过童年不幸的人内心都有类似这样的执念:「ta 一定得和我道歉,我一定要让 ta 道歉。」

 

但事实上,很少有人能够意识到自己对他人造成过伤害,就算意识到,道歉也非常困难。

 

道歉意味着克服内心诸多负面情绪、动摇自我评价,但很多人之所以伤害他人,恰恰是由于不正确的认知、信念,甚至是患有心理、精神疾病,他们并不会认为自己曾经的做法是有问题的。

 

因此他们会拒绝道歉,敷衍了事,极力辩白,甚至反过来攻击。

 

所以,不要再指望过去的人向你道歉,停止期待他们来解下你身上的枷锁。因为你很可能无法等来想要的公道,反而会遭遇更深的伤害。

图片

3.  抓住「重要他人」,更新生活环境

 

生活中的人不是一成不变的,帮自己建立新的、安全的、有爱的关系,比如引领你的老师;总是陪在你身边的朋友;无数次告诉你,你很优秀、ta 很爱你的伴侣。

 

这些「重要他人」会组成新的生活环境,在你周围形成保护场,帮你隔离开童年阴影的侵蚀。你可以试着向这些人表达感激,为他们做一些带来美好感受的事,尽量多地用语言而非行动表达自己的情绪。


4.  从外控制转为内控制,从等待被拯救到掌握命运

 

很多人一直被童年影响,其实是因为允许童年不断影响自己。

 

「要不是当初……,我现在也不会这样。」

「如果我生活在更好的环境,我现在肯定会……」

 

似乎因为有了不幸的童年,自己对现在的一切也变得无能为力。

 

曾有心理学家指出,那些对童年创伤更有修复力的人,共同的特点之一是倾向于内控制:

 

他们相信生活更多由自己决定,而不是外在环境;自己可以改变命运,而不只是等待被拯救。因此,他们即使认识到童年的不幸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自己,仍然愿意积极尝试,尽可能影响未来人生的走向,将命运掌握回自己手里。

图片

最后

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曾指出,成年后的任务之一,恰恰是弥补童年缺失的品质,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完整的人。

觉察自己、帮助自己,甚至从体内长出一个新的自己,每一步都很不容易。

所以如果你正在向那个受伤的小孩挥手告别,那个小孩也一定会为现在的你骄傲。告诉自己,现在的你已经有能力抱抱那个受伤的小孩,然后道别。

得鱼心理

如果你孩子进入青春期,出现厌学、叛逆、沉迷手机、不想去学校、甚至抑郁休学等问题;

想要深入解析孩子的问题,可以找老师详细的聊一聊,你的困惑将会在第一时间得到回应。

咨询电话:400-962-22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