案例展示

有一种家庭可能会更容易导致孩子出现抑郁倾向

有些家庭背后藏着不易察觉的阴影,它们悄然间可能让孩子的心里种下了忧郁的种子。这些家庭,在外人眼中或许平凡无奇,甚至给人温馨和睦的错觉。

但实际上,是那些父亲对母亲缺乏尊重,却又对孩子过度宠溺的家庭。这样的环境下,孩子或许能在物质上得到充分的满足,但在情感与心理的滋养上,却可能是一片荒漠。父亲的不当行为示范,母亲可能因长期被忽视而累积的压抑情绪,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的成长轨迹,让他们更容易感受到孤独、无助,甚至逐渐滑向抑郁的边缘。

序列矛盾

以前遇到过这样一个家庭,父亲在外奔波忙碌于生意,母亲则全心投入于家庭琐事,成了家中的全职守护者。然而,这对伴侣间似乎横亘着难以逾越的鸿沟。

父亲常常觉得母亲在家中的付出被低估了,认为她既没做好家务,也没能有效管教孩子。而面对孩子的叛逆,母亲似乎感到力不从心,显得格外无助。在家的氛围里,父亲更像是一位指挥官,时刻监督着母亲要如何更好地照顾家庭和孩子。

记得初次为他们进行家庭沟通辅导时,父亲听到一半便直言不讳地说:“如果妈妈能早点来听听这些建议,我们家也不会闹到今天这样。”那一刻,我的心不由自主地揪了一下,为妈妈感到一丝不易察觉的心酸。

在这个家庭的架构中,父亲无疑占据了主导地位,他的声音往往盖过了所有人。而妈妈,则更像是家中默默付出的保姆,少了那份作为母亲应有的尊重与权威。整个沟通过程中,妈妈大多保持沉默,任由父亲在一旁表达着对现状的不满和指责。

咨询结束后,妈妈悄悄拉我到一旁,眼里满是困惑与自责:“老师,我作为妈妈,是不是哪里做得不够好?”听到这句话,我一时语塞,心中五味杂陈。

图片

压力的传递

在咨询的过程中,我渐渐发现,无论讨论的话题如何转变,父亲总是倾向于将孩子的教育问题归咎于母亲。在他看来,自己在外辛勤工作,家中的大小事务自然应由妻子全权负责,这种“男主外、女主内”的观念在他心中根深蒂固,让他不自觉地展现出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,让母亲感到难以承受。

而母亲,面对这样的压力,往往选择沉默或暗自流泪,她无法直接反抗,只能将这份沉重以另一种形式传递给孩子。她会对孩子说:“孩子,你要好好学习,不然妈妈又要被爸爸责备了。”或是“为了让爸爸高兴,也为了妈妈能安心,你要更加懂事,好吗?”

图片

这个家庭里,每当遇到难题,父亲总是先给母亲施加压力,而母亲呢,又习惯性地将这些压力转移到了孩子身上。孩子看在眼里,记在心里,渐渐地,他们会觉得自己是这一切不快的根源,觉得是因为自己的不足才让家里矛盾重重,甚至觉得是自己让母亲过得不幸福。

孩子心里充满了自责和内疚,他们总想着如果能做些什么,或许就能让父母的关系好起来。但事实是,作为孩子,他们根本无力改变父母之间根深蒂固的相处模式和观念冲突。

被推动着去做事情

在这个家庭里,孩子因为无法主动改变现状,也不知如何有效沟通,内心逐渐筑起了一道高墙,变得越来越封闭。他就像是夹缝中的小草,被父母冲突的洪流推着走,努力做好每一件事,只为不让爸爸妈妈失望,不让妈妈成为爸爸责备的对象。

父亲对女儿疼爱有加,他认为孩子如同白纸,其成长完全取决于父母的教育方式。孩子呈现出来什么样子,全靠父母如何教育。

而家庭中教育的职责由母亲承担,出了错误,母亲的问题首当其冲,而孩子是没有问题的。

所以父亲对孩子的态度温和甚至有点溺爱,他会将孩子所有的行为失真归咎到母亲身上。 但正是这种反差,让孩子即无法与父亲为敌,也无法与母亲产生冲突。

在孩子的心里,父亲是家庭的支柱,但父亲对待母亲的态度却让他感到困惑和不安。

在咨询中,孩子吐露心声:“每当父亲在家里责备母亲,我都好像能感受到那份指责也落在了我身上,让我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。”这种无形的压力让孩子背负了太多不属于他的责任。

我们深知,在一个充满爱与和谐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,能够很好地吸收父母的教育,从中获得成长的力量。然而,当父母因孩子而产生矛盾时,孩子往往会感到自我分裂,甚至产生自我毁灭的念头。

图片

最后

父母是构成家庭的基石,父亲与母亲的关系直接影响孩子价值观与个人人格的塑造。

而孩子是家庭的产物,更是血脉的延续,他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下成长。

得鱼心理

如果你孩子进入青春期,出现厌学、叛逆、沉迷手机、不想去学校、甚至抑郁休学等问题;

想要深入解析孩子的问题,可以找老师详细地聊一聊,你的困惑将会在第一时间得到回应。

咨询电话:400-962-22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