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业资讯

一位教师妈妈的悔恨:千万别在孩子青春期犯这3个错

发表时间:2024-04-25

两个月前,我接到儿子英语老师的电话,说儿子这几天上课精力特别不集中,不是和同桌就是和前后位说悄悄话,并且提醒他两三次,他还是犯相同的错误,当堂小测也不及格。

回到家,我把手提包往沙发上一甩,就冲进儿子的房间。

儿子吓了一跳,下意识地把东西往抽屉里塞。

我开始怀疑,难道真是我的教育方式有问题,才把儿子逼成现在这个样子?

图案1.jpg

突然想起之前看过的一句话:

“教育青春期的孩子,父母有多对,就有多错。”

细想起来,儿子如今出现的问题早有端倪,而我始终没有察觉,还一直为自己的高明教育手段沾沾自喜。

原来,儿子出现问题,最该反思的是我。




01


错把较量当教育

升入初中后的某一天,儿子把写有“闲人免进,有事请敲门!!!”的A4纸贴到门上,还郑重其事地拉着我和他爸爸看。

那天后,他进房间就把门关上,门外的我完全不知道他在里面会干什么。

他会老老实实地学习吗?

会不会又偷看什么不该看的东西?

失去掌控感,我倍感焦虑,所以每隔半小时,就推门看看里面的情况。

我只是怕他偷懒,想督促他学习,没想到引得他厌烦至极。

他很快将自己反锁在里面,任我怎么敲门都不开。



我和他说话,他爱答不理,也不愿正视我,刻意避免与我的接触,有什么事情都是找他爸爸。

这时,我才意识到:

我破开房门的同时,也在逼他把心门关上。

我拆掉的不仅仅是门锁,更是儿子对妈妈天然的亲近感和信任感。

正如之前看到的一句话:

“青春期的孩子和父母都有一场战争,孩子赢了是喜剧,父母赢了是悲剧。”

亲子之间的较量,是赌气,是泄愤,是惩罚,唯独没有教育。

父母看似赢了心智和身体尚未成熟的孩子,实则输得一败涂地。

图案2.jpg




错把贬损当批评

明明可以好好说话,给儿子正确的引导教育,可我偏愿意用损话刺激他。

例如看到他写字潦草时,我会说:


所以,我没等到他的知耻而后勇,而是他的逆反,我期望他做好的事情他一件也没有做好,不是没有能力,而是他故意为之。

原来,我故意用言语羞辱他、刺激他,最终只会剥夺了他改变的力量。

图案3.jpg



02


错把说教、唠叨当关心


李玫瑾教授曾说:

6岁之前,父母的唠叨都是黄金;12岁之后,父母的话语都是“垃圾”。

图案4.jpg

青春期的孩子,有强烈的自尊感和自主感,早把自己当大人看。

而我还一直把儿子当孩子,不分时机、不分主次地说一通。

此时,我的话语不但一文不值,而且特招人烦。



03



《解码青春期》一书中说:

“在青春期,身体和心灵的突变就像一场剧烈的风暴。

每一个看上去叛逆、难以接近的孩子,都需要父母强有力地支持。”

为此,做家长的需要:

1. 不较真,提高对孩子的容忍度

曾经,每次测试后,我都要求儿子复盘一次,写出失误的原因,分析不到位,撕了重新来一遍,什么时候我满意了什么时候停止。

可是,我越逼迫他,他越敷衍了事,离我想要的结果越来越远。

后来,我转变策略,不再揪着某些让我不太满意的地方不放,而是逮着孩子做得好的地方猛夸,他也不再处处和我对着干。

我渐渐发现:和青春期的孩子较真,最容易造成两败俱伤的局面。

所以,那些无关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,该放的就放,母子关系就能迎来破冰时刻。

2. 避开锋芒,改变和孩子的沟通模式

图片


所以,面对青春期的孩子,硬碰硬是下下策,只有摒弃那些命令式的、不留颜面的言语,孩子才能卸下一身防御的装备,与你亲近。

3. 少侵入、多尊重,给孩子留足成长空间

之前的我很少会站在儿子的角度考虑问题,总认为他还是个孩子,只需要跟着我这个教育者走就会万无一失。

换位思考后不难发现,这一代的孩子衣食无忧,可他们的精神压力一点都不小。

下了学堂又入补习班,忙得像陀螺,不够宽厚的肩膀上还要扛着一家人的期望。

如果每天再承受父母的耳提面命和监视,他们真是一点喘息的空间也没有了。

结果就是,孩子烦躁,父母生气。

《正面管教》一书里说:

 “赢得十几岁孩子的最好方法,是以和善、坚定、尊重的态度,先和他们站在一边。让孩子在被理解的支撑中,得到自尊感和归属感。”

所以,问题来了,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父母给孩子最大的理解和尊重,和孩子站在统一战线,一起打败问题。

唯有如此,问题才会被顺利解决掉,孩子也能在平和中得到成长。

图案5.jpg



04


想起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劳伦斯·科恩说过的话:



青春期是每个孩子成长的关键期,父母做出的每一个改变,都会对孩子的未来和自己的后半生产生深远的影响。

如今的我不再因为儿子暴躁、冲动、易怒,一心想修理他、纠正他,而是把他的青春期当成修复亲子关系、改变教育方式的契机。

我已经做好准备,陪儿子度过可能是鲜花、也可能是尖刀的阶段了,希望能助力他开出属于自己的花。

共勉。


相关资讯400-962-2269